道路標線反光——在夜間行駛過程中,車輛打開車燈,路面在光線的照射下,道路標線會呈現出與白天相比明顯不同的反光效果,方便行人或車輛的通行。
因此,標線的反光效果對車輛的通行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夜間或者雨天開車。交通部《路面標線涂料》(JT/T280-2004)的標準規定,熱熔型反光標線涂料當中必須混入18%-25%的玻璃珠。而實際在道路標線涂料的生產和施工中,熱熔型反光標線卻并沒有按照標準實施。
3月15日,由中央聯合有關部門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晚會上,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曝光了熱熔型道路標線涂料反光性能不達標的問題。報道中指出,江西省宜春市的320國道、成都市新都大道、山西省大同市的魏都大道、山西省太原市南中環路等地區,經記者夜間走訪發現,一些城市主干道、國道甚至高速公路,都存在反光效果不明顯的標線。
這些不明顯的標線會帶來哪些安全隱患呢?
記者采訪了現場的一些司機,大家都頗有感受,在黑暗的道路上行駛 ,因為標線不易識別,可能會出現交通安全事故,尤其是跑夜路的大貨車司機,因開車疲勞,再加上標線的識別度低甚至是看不見,開車比較吃力。另外,由于標線的識別度差,司機不能提前預知前方道路的通行訊息,容易開錯路而被判違章,在無意識中被吃了罰單,覺得很冤枉。
記者進一步深入標線涂料生產廠家和施工單位調查得知,許多企業在生產標線涂料時所摻入的玻璃珠的量幾乎都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的18%-25%的玻璃珠。甚至為了節約成本,連10%都沒有達到。為應付檢查,會在道路標線施工時,在表面撒一層玻璃珠,以增強反光效果。這次的曝光,可能對于道路標線涂料的生產廠家和施工單位來說,這樣的局面并不驚訝,甚至道路標線反光性能差,開車的人都有體會,這早已是業內的常態。
首先,道路標線本身屬于易損耗品,流量大的路段最多三個月就要補劃,不然就算是符合標準的涂料三個月后的反光效果也不會達標的。其次,路面作為暴露在室外的供車輛通行的道路,路面的灰塵和污染會導致反光效果的大幅降低,因此必須保持路面的清潔。最后,如果是在舊標線上補劃新標線,面撒玻璃珠是不粘的,就算撒上去也不附著,有外力作用的話很容易導致玻璃流失,所以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完全清除舊標線,重新施劃,清除標線時必須采用效果好的水除線和打磨清除法。因此要做到施劃在道路上的標線反光效果達標,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此次「道路標線質量」問題搬上了315晚會的舞臺,雖然對該事件是否屬于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存在很大的疑問?但是,質量作為道路建設的生命線,路面標線直接關系到道路交通的安全。相關部門必須正視這些偷工減料的行為,并采取嚴厲措施進行整治,保證道路安全,保障人民安全出行。